德育中的知情意行指的是什么

德育中的知情意行指的是什么

一、德育过程的基础规律:

1. 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规律;

2. 学生在实践与社交中塑造品德的规律;

3.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 学生品德养成的持久性和反复性。记忆诀窍:通过统一的实践活动,化解长期内部矛盾。

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构成品德的四大基石。道德情感包括直觉、想象和理性的道德情感。

三、德育原则包括导向、疏导、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集体与个别教育结合、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平衡、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以及知行合一等原则。

四、贯彻疏导性原则,德育需耐心引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开始,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符合他们积极向前的本性。

五、教育大家马卡连柯的智慧箴言:“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他。”这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六、长善救失的原则:发掘并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需要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个学生,引导他们自我评估,实现自我教育。

七、德育的方法包括说服、榜样示范、锻炼、陶冶、品德评价(奖惩、评比、操行评定)和品德修养(如座右铭)等。

八、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

1. 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

2.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重要渠道。

3. 劳动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4. 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的作用不可忽视。

5. 班级工作也是德育的重要阵地。

6.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以及时事学习都是有效的德育途径。

九、在德育模式中,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他们着重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

十、体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他强调道德情感培养的核心地位。社会模仿模式的代表人物班杜拉则主张“替代学习”的概念,并建立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


德育中的知情意行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