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文人而言,游历是一种融入生命的修行。它不仅涉及地理空间的辽阔,更关乎社会空间的情感寄托,是老庄哲学中自我安放的体现,也是对外部世界积极探索的精神象征。
在公元766年,杜甫抵达山城夔州,他的创作技艺在这一时期臻于完美,写出了长诗《壮游》。诗中回忆了他年轻时的游历经历,从乘船游江南、追慕历史传说,到参加进士考试再到第二次的漫游齐赵。壮游一词,因杜甫的诗歌而深深印在文学史上。
历史长河中,许多历史学家如司马迁,他们的游历经历对研究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记录了他的游历经历,每一个踏足的地方都埋藏着他印证和发现的历史信息。这些游历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历史知识,也拓宽了他的历史视野。
山水与宦游紧密相连。西晋末年,面对社会危机,许多文人士大夫投身山水,寻找自然之美以寄托情感。谢灵运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为后世所称赞。而在唐代,文人游历更与科举考试、求职、迁谪等紧密相关。可以说,没有游历的经历,就没有唐诗的丰富多样。
明代中后期江南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旅行观念的转变。徐霞客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家族,但他对地理、历史等充满热情,决心出门游历。他的母亲鼓励他“游必有方”,让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职业旅行家。徐霞客的探险精神令人钦佩,他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越要去,不仅是为了探险,更是为了实地考察。他的旅行日记记录了他所见所闻,为地理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游历对文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和修行。它关乎地理空间的探索、社会空间的情感寄托、老庄哲学的自我安放,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游历让人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这一传统体现了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作者观点)文人通过游历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并将这一传统延续至今。他们的游历经历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也为历史研究、地理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积极向外的进取精神是文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