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回顾一下奖的历史背景。首次奖于1901年颁发,包括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以及五大类别。随着时间的推移,1968年,瑞典银行为表彰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决定提供资金支持增设经济学奖。至今,奖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
根据奖的最新消息,各类奖项的揭晓时间已经确定。其中,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时间最早为本月2日;物理学奖则于3日揭晓;化学奖的公布时间定于4日;的揭晓时间则为6日;而经济学奖的公布则安排在本月9日。备受瞩目的文学奖的揭晓时间尚未最终确定,但按照惯例,通常会在化学奖公布的次日揭晓。
在奖的百余年历程中,已经有数百人接受了这一崇高荣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各类奖项共计颁发了579次,累计获奖人次为911人(次)。其中,物理学奖的颁发次数最多,为110次。令人瞩目的是,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近年来科学类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已经超过70岁。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莫言于2012年荣获文学奖,而屠呦呦则在2015年因对青蒿素的研究获得生理学与医学奖。今年是否会有人再次荣膺奖,我们拭目以待。奖评选过程严格保密,除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候选人名单在50年内不对外公开。
除了人选备受关注外,奖的奖金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奖会不断提高奖金数额。从今年起,各奖项的奖金将增加至900万瑞典克朗(约合币740万元),这一增加被视为会财务状况得到改善的体现。
在前,各大机构纷纷发布对热门人选的预测。其中,“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公布的名单尤为引人关注。该奖项根据研究人员的成果被引用频次,分析和预测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自2002年以来,该奖项已成功预测了数十位诺奖得主。
对于即将揭晓的文学奖,全球最大公司英国立博的预测榜单上,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备受瞩目。历史上有多次诺奖得主并非预测榜首的人物,因此今年的结果依然充满悬念。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科学界的盛会,见证这一刻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