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①在疑问句中作为疑问代词使用;②在及物动词后作为代词;③在不及物动词后作为兼词;④在动词前作为反问的疑问副词;⑤通常在句尾作为助词。
(一)代词
1. 作为疑问代词,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何”,多代指处所,也可代人、代事,作宾语或定语。可译为“哪里”“怎么”“什么”“为什么”等。例如:
(1)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那么应该把土石放在哪里呢?(“焉”作为前置的宾语,置:放置)
(2)这是怎样的大丈夫行为呢?(《孟子富贵不能淫》)——“焉”引出感叹的反问句。
(3)如果不减少秦国的土地,(晋国)将从哪里获取他所追求的领土呢?(《烛之武退秦师》)——“焉”代指来源或去处。
(4)世俗与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追求什么呢?(《归去来兮辞 并序》)——“焉”引出追求的处所或目标。
(5)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烛之武退秦师》)——“焉”引出原因或目的。
2. “焉”用在及物动词后面作宾语,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到处所,可译为“他、它、那里”等,或不译。例如:
(1)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他。(等待他高兴的时候,再向他请教)(《送东阳马生序》)——“焉”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益者。
(2)所以写了这篇“说”,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代指文章)(《捕蛇者说》)——“焉”引出文章的受众或目的。
(二)兼词
作为兼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或“是”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可译为“在其中”“从这里”“在那里”“在这件事上”“向他”等。例如:
(1)几个人同行,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论语述而》)——“焉”表示存在的场所或范围。
(三)副词
学后检测 指出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和意义。
问题答案:
(1)“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焉”用作代词,指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