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卖油翁》和《轮扁斫轮》这两篇故事的寓意相关性。
《卖油翁》中的“无他,惟手熟尔”,表现出的是一种质朴的自信与技能的举重若轻。这种表达,与《轮扁斫轮》中轮扁最后的状态——“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的状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展现了高手过招的气度,无需过多言语,技艺本身便能说明一切。
《轮扁斫轮》的故事背景是齐桓公在读书时,轮扁作为一位制作车轮的工匠,对桓公所读之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书中的圣人虽然已经去世,那么书中留下的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这个故事在结构上与《卖油翁》有相似之处,都是地位较低的人对地位较高的人正在从事的活动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最后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和人生感悟让对方信服。但两者的寓意却有所不同。
轮扁的故事更侧重于经验的不可言传性,强调某些技艺和经验的独特性和难以言表的特点。我们经常说“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种体验。尽管有些经验难以言传,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无法总结和传授。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都是前人的间接经验,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而《卖油翁》并没有过多探讨经验是否可以言传的问题,但它通过卖油翁的手法和气质,展现了一种高手的风范。高手过招,无需过多言语,技艺本身便能说明一切。当卖油翁展示他的手法之后,康肃公也知道了这是位“民间高手”,与自己一样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两者真正的寓意相通之处在于,要想说服甚至压制高手,只要你自己是一位更高的高手便够了。尊重来自实力!轮扁以自己的制轮技艺赢得齐桓公的尊重与谅解,而卖油翁则通过自己的手艺获得了康肃公的认同。
这种高手之间的较量与认同,正是欧阳修在《卖油翁》中想要表达的高妙之处。他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技艺不是靠言语来夸耀的,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的。正是这种深层次的寓意相通之处使得这两个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