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尝试购买进口食品尝鲜,但你了解这些食品的保质期标识吗?如何正确解读保质期上的EXP、BB、赏味期限等名词呢?今天小布带大家了解进口食品保质期的秘密。
在《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GB7718-2011中,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是指在标签指定的储存条件下,食品能保持其原有品质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食品完全适合销售,并保持着其特有的品质。
接下来了解一些相关术语的定义:
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在容器中的食品,包括有统一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
食品标签:指食品包装上的所有文字、图形、符号及说明物。
生产日期(制造日期):指食品成为最终产品的日期,包括包装和灌装日期。
对于保质期的标识形式和书写方式,不同的地区和厂商可能有不同的习惯。保质期的标识形式包括:“最好在……之前食用”,“……之前食用最佳”,以及“保质期至……”等。日期的书写方式则因地区而异,亚洲一般使用年/月/日的顺序,而欧洲、英语和拉丁语系则更倾向于使用日/月/年的顺序。
关于保质期的缩写表示,生产日期可以缩写为MAU、MFD、MFG(制造日期)或PD、Prod(生产日期),到期日缩写为EXP(截止日期),而最佳食用期则缩写为BB(最佳食用期限)。
在解读进口食品的保质期时,需要注意不同的标识方式。例如,日本的“赏味期限”多用于品质不易变坏的加工食品,表示食品的味道和品质能得到有效保证的期限;“消费期限”则多用于易腐食品,表示在未开封的情况下可以安全食用的期限。
保质期的确定是根据《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由厂家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实验结果进行设定的。它相当于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在保质期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和安全性都有保证。保质期并不是识别食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存放方式、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食品过早变质。对于已经开启的预包装食品,由于细菌和氧气的进入,其保质期会缩短,建议开启后尽快食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