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今谈到,我国区域发展长期面临不协调不平衡的挑战。自20世纪中后期起,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区域规划馆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静态展示,而是逐渐向动态治理中枢转变。
区域规划馆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转型:从文化地标到治理中枢
区域规划馆作为区域发展历程和未来愿景的展示平台,正经历着从单纯的文化地标向治理中枢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其教育和展示功能,更使其成为决策、企业合作和市民参与的重要平台。它的建立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开创性和首创性。
2. 三重驱动效应
区域规划馆的建设不仅直接推动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培育,特别是数字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还通过创造建筑岗位和衍生就业,为区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增长点。规划馆的高人气也带动了周边消费的增长,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
3. 引领三级空间网络体系建设
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区域规划馆通过构建三级场馆体系,实现了对区域规划和发展的全面覆盖和深入引领。其施工阶段注重质量把控,确保规划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功能升级与动态治理
区域规划馆不仅是静态的展示空间,更是动态治理的平台。它促进了投资者与区域的对接洽谈,寻找合作商机。作为、企业和市民沟通交流的平台,其功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于今强调,面对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挑战,区域规划馆作为新型文化地标和治理中枢,已经成为驱动治理现代化的新基建引擎。通过梳理历史、借鉴经验、科普教育、国际合作等方式,区域规划馆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动能,其战略价值已经超越了物理空间范畴。随着“十五五”期间的推进和目标的实现,预计全国将建成更多的区域规划馆,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