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道尽诗人孤寂愁绪,尽显秋夜凄凉意境。

月落乌啼霜满天,道尽诗人孤寂愁绪,尽显秋夜凄凉意境。

张继,中唐诗人,虽在唐朝诗人中并不显赫,却因其千古绝唱《枫桥夜泊》而名垂青史。全诗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照无眠。

寒山寺外船行远,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使得现代人得以知晓张继这位历史人物。明朝才子高棅在其编著的《唐诗品汇》中,将唐诗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期,而张继的七言绝句被归类于中唐时期的“接武”一级。

尽管历史上的评论家对张继的评价并不普遍高昂,但一首《枫桥夜泊》足以让他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实际上,张继的诗歌作品并不少,《全唐诗》就收录了他的40多首诗歌。《枫桥夜泊》因其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常常使张继被看作只此一篇的诗人。

80年代的歌曲《涛声依旧》中的歌词,明显借鉴了《枫桥夜泊》的意境,证明了这首诗的传播之广。此诗是一首羁旅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苏州寒山寺时,以夜泊者的身份,细腻描绘了江南深秋夜景的感受。画面感强烈,意象鲜明,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旅途的漂泊感和家国之忧。

《枫桥夜泊》的传播也带来了一些争议。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关于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欧阳修曾批评张继此句不顾事实,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其词。但研究发现,唐朝的苏州地区确实有半夜敲钟的习俗,因此这一争议逐渐被消解。目前,学术圈仍在争论不休的是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字到底指代什么。

关于“乌”的解释有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认为“乌”指的是乌鸦,其聒噪的啼叫与诗中的寂寥、清冷氛围相符。第二种则认为“乌啼”指的是乌啼镇,这样的解释更符合逻辑。第三种观点则称“乌”指的是乌臼鸟,这种鸟在半夜会发出渗人的。

尽管这三种观点各执一词,但无论如何解释,“乌”的含义并不影响这首诗的审美和意境。无论如何,《枫桥夜泊》都是一首优秀的七言绝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使得张继得以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月落乌啼霜满天,道尽诗人孤寂愁绪,尽显秋夜凄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