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再次成为热搜焦点。在众多的古代大诗人中,他的热搜体质无疑独树一帜。细数近期他上热搜的原因:被小学生恶搞涂鸦在语文课本上,还有他作为李白的忠实粉丝却鲜被回应……
这次,关于他是否堪称最伟大诗人的讨论引发了热议。虽然杜甫被誉为“诗圣”,这一称号得到了后世无数大诗人和学者的认可,但关于他是否为最伟大诗人的争论始终不断。经得住多大的赞美,就得承受多大的质疑。这样的讨论让更多人了解杜甫,走进他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
杜甫的诗歌成就令人瞩目。从数量上看,他一生创作了近1500首诗,其中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有百余首之多,这一数量和质量恐怕只有诗仙李白能与之匹敌。他的诗歌内容涵盖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笔触细腻又充满深情。比如,“国破山河在”让人深感沉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充满了愤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展现了豪情壮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又让人感受到壮阔的景象。更不用说那著名的“三吏三别”,更是文学史上的佳作。
杜甫之所以频繁上热搜,不仅仅是因为他“最伟大”的头衔。他的“热搜体质”实际上源于他的话题性和贴近性。他的诗歌能够引发今天人们的共鸣,无论是笑点、泪点还是痛点,甚至是“槽”点都一应俱全。杜甫身上的这些“点”实在太多。对于笔者而言,中年以后愈发喜爱杜诗,觉得他如同一位老朋友。虽然与我们相隔千年,但他的诗歌总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这种共鸣既源于他的天才,也源于他的敏感和多思。
网友们吐槽杜甫“碎碎念”,认为他写了太多生活琐事。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他的可贵之处。他曾经对杜诗做过一个关于“节令”的分类整理,从梅花的开放到各个传统节日,都留下了他的笔墨。仅一个冬至就写了《小至》和《冬至》《至后》三篇,这展现了他认真生活的态度和对诗歌的真诚。
杜甫的好诗都秉承真诚真意,他不避丑拙,敢于坦白自己的小尴尬和小心思。他的诗歌中不仅有风雨飘摇的茅屋、囊空如洗的窘境,还有为求的辛酸、脱发的困扰以及中年危机的无奈。尽管网络上有声音质疑他的不足,但实际上他在面对困境时从未放弃努力。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时刻关心着的命运和的福祉。他在偏居一隅之时仍忧国忧民,在家境艰难之际仍心系天下寒士。读他的诗歌,常常能从中感受到他的忧虑和热血。这正是他被称为“诗史”、“诗圣”的原因所在。他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家国天下的情怀和大叙事的能力。他的诗歌不仅是诗人的精神体现,更是人共有的精神象征。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