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城市的生命之源,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居,傍河建城。伟大的城市总能在河流湖泊旁应运而生。比如历史上的长安临近泾渭之交,洛阳建在河洛之间,武昌位于江汉要冲,金陵倚长江天堑。波光粼粼的西湖不仅是杭州的重要水源和名片,也是杭州城市发展的见证。
关于西湖的“堤”,背后隐藏着一段段历史与故事。“绿杨荫里白沙堤”指的是唐代白居易主持修筑的白堤。在唐代,杭州逐渐开发,水利建设尤为重要。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带领百姓疏浚西湖,建造水利工程,为杭州百姓带来了甜水,使杭州成为繁华都市。他修筑的白堤,如今虽已无踪影,但人们仍将其铭记心中。
宋代的苏轼在任杭州时,对杭州饱含情感,决心治理西湖。他通过调研发现,西湖的湖面日渐狭窄,水源日渐枯竭,如果再不治理,杭州百姓将面临饮水困难。于是,苏轼向,将水利与城市的兴废相提并论。他招募农民种植湖菱以筹集修湖的费用,疏浚西湖,严禁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淤淀。他用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长堤,成为如今著名的苏公堤。苏轼的治理使西湖重新展现出美丽景色,他对杭州和西湖的赞美更是经久流传。
明代杨孟瑛是另一位为西湖治理付出巨大努力的。他力排众议,上报恢复西湖盛况的必要性。经过他的努力,西湖恢复了往日的美丽。杨孟瑛的仕途却因此受到挫折,但他仍为百姓所称颂。他所筑的外堤被命名为“杨公堤”,成为杭州的一大景观。
回顾历史,西湖的历次疏浚和堤建都是生产生活所需的结果。当代城市的建设者只要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坚持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城市建,城市为”的理念,就能创造出更多惠及民生的工程。这些西湖的堤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现代城市建设者的启示和激励。它们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为群众着想,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