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初学习初中课文中的《卖炭翁》时,我被那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深深打动。那时我感慨万分,卖炭翁身上单薄的衣服,还要为炭的价格担忧,期盼天气更冷一些,这境遇实在是太令人同情了。
后来读到白居易的《暮江吟》,里面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我初时有些不解。为何说月亮“可怜”?而且“露似真珠月似弓”明明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于是我们开始探寻古诗词中“可怜”一词的丰富内涵。
一、“可怜”有“美好可爱”之意
在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里的“可怜”便是表达可爱之意。初秋夜晚,月色皎洁,露珠晶莹,景色如画,令人心生喜爱。
在李白《清平调》中,“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里的“可怜”也作“可爱”解。诗人以此表达对自然或人事的审美欣赏。
二、“可怜”还有“可惜”之意,带有叹惋之情
在初中我们学习的李商隐的《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对贾谊的才华感到可惜。尽管汉文帝是一代明君,但李商隐仍对贾谊的才华不被重用感到惋惜。
在杜牧的《金谷园》中,“可怜金谷坠楼人”,诗人对逝去的生命感到可惜,并以此批判当时的晋朝生活。这种用法常与怀古伤今、人生际遇相关,蕴历史的反思与命运的感慨。
三、“可怜”还常用来表达怜悯同情之情
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诗中的“可怜”深深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十分关注社会生活,他与元稹一同创作的元白诗派,主要描写当时普通劳动的生活。这里的“可怜”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意思已经十分接近,都表达了对他人不幸境遇的怜悯和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