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毛茸茸的样子让它们成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虽然它们属于啮齿类动物的一支,但与人们常见的老鼠有所不同。在自然界中,小松鼠身手敏捷,常常在树干和树杈间自由穿梭,无拘无束。
而在城市的繁华中,魔都的居民们最常见的野生松鼠,当属赤腹松鼠。这种松鼠的肚子呈现出棕红色,这也是它们名字的由来。除了颜值担当,赤腹松鼠的性格和生态习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城市化进程给野生动物带来了挑战,但一些物种却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正在迅速适应城市生活。为了了解城市野生动物的分布和习性,对人类与野生动物的自然和谐共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动物园对园内的赤腹松鼠开展了基础生态学研究。
赤腹松鼠作为一种啮齿动物,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招募”小勇士,使用浸过芝麻油的花生作为诱饵,研究人员成功捕捉了赤腹松鼠并对其进行了测量和记录。随后,在确认体况良好的情况下,采用呼吸的方法为它们安装无线电发射器并放回自然环境。
在研究中发现,赤腹松鼠的空间分布、活动规律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因为食物匮乏,它们需要扩大搜寻范围,家域面积较大;而春季食物资源多样性提升,家域范围相应缩小。赤腹松鼠的活动时间也主要集中在晨昏时段,中午则以休息为主。当冬季温度低至一定程度时,它们会采取晚出早归的策略,减少巢外活动时间,以保持能量收支平衡。
赤腹松鼠的栖息地选择也与其反捕食策略和隐蔽性有关。它们更倾向于选择常绿阔叶林等乔木郁闭度较高、灌木覆盖率较高、植物种类较丰富的植被生境。赤腹松鼠的天敌包括肉食性鸟类和野猫等,它们还需要与灰喜鹊、夜鹭等鸟类共同竞争生存资源。
通过对赤腹松鼠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还可以为城市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素材来源:上海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