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战生
自洪荒之初,大地频遭水患,洪水猛兽的威胁使生灵涂炭。相传在帝舜时期,洪水泛滥成灾,天帝命大臣鲧前来治水。由于缺乏经验,鲧试图用堵截的方式治水,结果却适得其反,水患愈演愈烈。无奈之下,他盗得“息壤”,希望借助神力遏制洪峰,但最终被火神祝融所斩。其子大禹继承父业,继续治理洪水。
据《史记》记载,大禹是一位与尧、舜齐名的圣贤之王。为了使天下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灾害,他在阳城东南的涂山举行了部落。上,大禹宣示自己治水的功绩,并请求众部落首领的支持。首领们被大禹的决心和毅力所感动,纷纷表示臣服,并贡献玉、帛以表进贡,共同助力治水大业。这就是史书上所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有了部落首领的支持,大禹治水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探索出根治洪水的新策略,通过开、通、疏、凿、引等策略,历经十三年,终于使洪水归流,神州安澜。
大禹的人格魅力和风范在治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为了治水,夙兴夜寐,亲劳胼胝,甚至舍弃新婚妻子涂山氏,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看到丈夫舍己忘家,太过辛劳,便每天做好饭菜送给丈夫。一天,大禹看到萼岭口山势陡峭,难以凿通,便化为黑熊开山负石。妻子见熊心惊,跌倒化为巨石。大禹知道妻子身怀有孕,抚石悲呼,只听一声巨响,从石中崩出一个小娃娃。
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把各诸侯国进献的铜铸成九鼎,象征天子的最高权力。鼎作为国器,自然威力无穷,被奉为神明。商汤灭夏后,九鼎易主,被迁到商的都城亳邑。周代商兴,九鼎再次易地。此后,由于战乱频仍,九鼎下落不明,成为一大谜团。
史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可见上古时期的三代贤王活动中心均在河东地区。这里留下了许多大禹治水的传说与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禹凿龙门的故事。
为了治理洪水,大禹曾决心凿开龙门,使河水听从调遣。在他身先士卒的下,千夫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凿开龙门,形成了壮丽的景观。后人为了纪念大禹的功绩,将其称为禹门口。
古魏大禹渡的一处高崖上有一棵迎风挺立的千年古柏,相传是大禹曾经走过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河堤失修、河水改道等原因仍会导致洪��p灾害的发生。人们似乎忘记了禹的治水方法而一味祈求上苍保佑于是便出现了诸多镇河铁牛的人文景观。镇河铁牛的存在象征着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治水英雄的敬仰。铁牛作为镇河神兽不仅具有实际作用更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和智慧。以铁铸牛一方面是因为牛象征土地可以克制水患另一方面牛的形象威武能令河怪望而生畏。从隋唐时代起镇河铁牛便应运而生至明清达到高峰。河南省的荥阳郾城等县和江苏省的徐州历史上都是水患易发之地曾铸造铁牛以镇水。北京颐和园里也曾铸造金牛以防范未然体现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敬畏之心。然而这些铁牛并非统一要求各地根据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镇河神兽。比如南京市高淳区发现的铁铸爬虾虫就是江南地区特有的生物被当作镇河神兽体现了先民们的聪明与智慧。蒲津桥上的八尊铁牛则是唐代桥梁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它们不仅具有实际作用更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和想象力被誉为古代桥梁史上的一大奇迹流传千年的民谣见证了铁牛在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它们的存在保护了晋秦地区百姓的平安是文化智慧的象征最后距石堤不远的就是蒲州故城西门由坚固的石堤拱卫城池又以铁牛为先锋震慑河怪这种虚实结合既务实又膜灵的奇思妙想堪称智慧如今大禹与铁牛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往但它们留下的精神力量与美好愿望却代代相传不断激励着人们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