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兆在《流浪地球2》中的角色可谓是深藏不露。他的言行常常表现出矛盾与不一致,表面上似乎反对数字生命,但实际上却一直在默许图恒宇的研究工作。
电影通过马兆修复根服务器前的遗书情节,向观众展示了一些深层次的信息。这份遗书无疑是影片主创精心安排的重大线索。
在遗书中,图恒宇的表达方式别具一格,他没有书写文字,而是表达了自己不知道应该写给谁的情感。这反映出他在现实世界中无所牵挂,唯一在意的是以数字生命形式存在的女儿图丫丫。
同样地,从马兆的这份特殊遗书中,我们也能解读出一些隐含的深意。合理推测,马兆所画的“∞”符号,可能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对人类的一种广泛暗示。这一点表明他和图恒宇有相似之处,二人在现实世界中都无亲人牵挂,而他们所关心的可能是数字生命这一更为宏大的主题。
马兆与图恒宇的不同之处在于,图恒宇对数字生命的态度更为直接,他对数字图丫丫的爱毫不掩饰;而马兆则更擅长掩饰自己对数字生命的真实看法。
关于“∞”符号的解读,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是作为数学符号表示无穷。但有人认为这种解读可能性较小,因为如果是画无穷大的符号,应该是一笔完成。而在电影中,马兆反复绘制这个符号,使得“∞”由线变成了面。更有人认为这个符号更像是莫比乌斯环的象征。
莫比乌斯环没有界限,只有一个曲面,它暗示了数字生命同样是生命的一部分,与真实的人类生命紧密相连。有些人可能认为数字生命是人类的一种新形式或新个体,但马兆的遗书似乎表明,他对数字生命的看法与图恒宇一致:数字生命是人类生命的延续。
有一种观点是,早在2044年空间站危机时期,550A太空电梯管理系统就已经有了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可能是马兆秘密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马兆可能是第一个数字生命的创造者,而图丫丫只是第二个数字生命。要解答诸如550A是否在图丫丫之前就有了自我意识、马兆是否真正是数字生命之父等问题,可能需要等到第三部电影的上映才能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