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话表示什么成语

最难的话表示什么成语

《词话》第三十五回中的细节描绘

在《词话》第三十五回中,有一段关于白来抢穿戴的生动描述,虽然文字夸张有趣,但因为融入了大量的方言字词语,并夹杂着一些错字、别字,使得这段描述读起来颇为拗口、晦涩。能够完全理解并流畅阅读的人并不多。

对于这段充满挑战的文字,很多研究者也感到困惑。他们查阅了相关的方言字典和校注,但能够全面、清晰地解释其中方言字词语的,仍然是少数。

这段描述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

西门庆见到白来抢,虽想推辞,但最终不得不让他坐下。他注意到白来抢的穿戴十分独特:他头戴一顶已经洗过的、帽盔上又加了一层布的旧罗帽,这顶帽子大而重,已经塌软到帽沿上;身穿一件领子磨破、衣襟磨损的旧白布衫,的,显然经常洗不干净;脚下穿着一双破旧的皂靴,前后弯曲,开裂得奇特无比,绝无仅有,颜色已经变成古铜色,鞋耳也不见了;袜子的样式像马镫子,已经破得只剩下半边。

在这短短的一段话中,难解的方言字词就有十几个,同时夹杂着不少错字、别字。如果不熟悉这些方言字词,就很难辨别出错字、别字,也无法准确解释这些方言字词的含义。

现在,我将这些难解的方言字词逐一列出,并进行分析、解读。

1. “头带”应改为“头戴”,“带”是“戴”的借音字。

2. “出洗”指的是已经洗完或者洗过的衣服。

3. “覆盔”是指在破旧的帽子圆顶部分又覆上一层布,“盔”指帽沿往上的半圆体的部分。

4. “太山悠到嶺”中的“太山”应改为“泰山”,这里用泰山形容帽子的顶,大而重,像泰山一样悠动。“泰山悠到嶺”形容帽子从顶部慢慢斜倾到帽沿上。

5. “磨襟”指衣褂穿久了,衣襟明显磨损。

6. “救火”应改为“揪合”,借音字,本义是抓揪衣服之类的东西,合在一起。这里形容衣物皱皱巴巴的样子,也形容生活局促。

7. “硬浆”指衣物浆洗后发硬的状态。

8. “乍板唱曲”形容鞋破,鞋底线脱开,走路时发出响声。“乍”应改为“咋”,借音字。

9. “绝户绽”形容裂开的样子绝无仅有。

10. “古铜木耳”应改为“古铜色没耳”,形容鞋已脏腻变成古铜色,鞋两边的绑也没了。

11. “插着”应改为“茬着”,意思是支楞着。

12. “一碌子绳子”应改为“一撸子绳子”,“碌”应改为“撸”,借音字。这里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来形容袜筒深得没有底。

13. “黄丝转香”指袜子由白变黄,再由黄变成近似酱色。

14. “马櫈袜子”应改为“马镫袜子”,形容袜子破得只剩下半边。

通过我们的分析和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西门庆见到白来抢,虽然想推辞,但最终不得不让他坐下。他头戴破旧罗帽,身穿磨破的白布衫,脚下穿着古铜色的破旧皂靴,袜子的样式像马镫子一样破得只剩下半边。以上是笔者根据鲁南兰陵一带的方言作出的解读,欢迎各地的同仁参与讨论交流。


最难的话表示什么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