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位体育老师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因晒出“卑微”的聊天记录而走红。
大家是否还记得学生时代的体育课?你整个学期能见到体育老师几次?看到体育老师的这段聊天记录,许多网友纷纷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引起共鸣。
有些网友表示,自己明明是班级体质最但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经常“生病”。还有一些网友观察到,体育老师似乎越来越“圆润”,似乎是被养胖了。
随着讨论的深入,网友们也开始为体育老师“打抱不平”。他们觉得体育老师经常被不公正地评价,甚至被指责为学生成绩不佳的魁祸首。网友们纷纷表示:“体育课一节课都没上,凭什么学不好就赖体育老师教的?”、“每次学习不好都会被说是体育老师教的,体育老师背了这么多年的锅,也应该卸下来!”
这背后的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课应该如何安排?为何会出现体育老师“卑微隐忍”,体育课“名存实亡”的现象?是因为应试教育体系中其他文化课程的比重过大吗?事实上,不论中小学还是高校,都有体能测试的达标要求。反观现实,一方面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指出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却是体育老师成了“小透明”,体育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
身体是的本钱,体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体育课的地位,让体育老师不再“卑微”,让体育课成为一门堂堂正正的必修课。只有当我们真正重视人的全面素质,而不是仅仅看重分数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