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探索典故出处与近反义词,造句助你活学活用!

“归”字探源

甲骨文中的“归”字由“帚”(扫帚)和一个小土堆“(堆)”会意而成,表示打扫小土堆的意思。金文中则添加了意符“止”或“彳”,表示在打扫的过程中行走。随着字形的演变,篆文字形规范为由“”、止和帚组成的形声字。简化字中,“归”根据打掃的「掃」简化而成。

《说文解字止部》对“归”的解释为:女嫁也。其结构从止,从婦省,“”声。段玉裁对此注解,指出这并不是专指妇人归家,而是所有回家的人都可以使用此字,其原始含义是停止在某处。

在文献中,“归”常被用于表示女子出嫁,如《诗经周南桃夭》中的“于归,宜其室家”。“归”还有回家、回归的意思,如《周易归妹》所描述的男女婚嫁是关乎宗族繁衍的大事,人类通过婚姻才能生育子女,是“人之终始”。“归”也有死后归葬的含义,如《诗经唐风葛生》中的“归于其居”。

伪古文《尚书武成》中描述了周武王灭商后的情景,其中的“归马于华山之阳”指的是天下太平后,不再需要战马,任其自生自灭。

在成语典故中,“殊途同归”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宾至如归”形容主人待客热情周到;“视死如归”则是形容勇敢视死如归的人把死看作是回家一样;“返朴”则是指返回到原始自然的淳朴本质。而“同归于尽”则表示事物或人最终归于同一结果或境地。

“归”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既代表了家的温暖和归宿,也体现了人生的终结和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