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笔画最多的字“bing”,它在陕西方言中发音,普通话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读音。因为这个字的笔画实在太多,所以需要口诀才能正确地书写出来。据说,还有一些笔划更多的字目前无法使用电脑显示。
在民国所编纂的异体字字典中,有两个字的笔划比“龘”还多。其中一个字由四个“雷”字组成,共有52划。而笔划最多的字则由四个“龙”字构成,共计64划。虽然这个字在Unicode中已被收录,但由于许多系统和字体不支持,因此无法用电脑打出。这个字在民国被视为“正字”,而不是异体字。其注音为“ㄓㄜ”,在《四声篇海》中的释义为“多言”。
关于这个字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它源于咸阳的一种特色小吃——“bing面”。这种面条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风味面食,是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手工擀制而成。有一次,一个怀才不遇、贫困潦倒的秀才路过一家面馆,被馆内“biang——biang——”的声音吸引。他进入店内,看到师傅在案板上摔打面团,一时间感到灵感迸发,于是向店家索要一碗面。吃完后却因忘了带钱而陷入尴尬境地。店小二要求他结账时,秀才一时无法支付,开始思索脱身之计。他向店小二询问面的名字以及“biang”字的写法,但无人能够回答。于是秀才决定自己造字以抵面钱。他写下了这个复杂的字并附上一首歌谣:“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这个字描绘出了山川地理和人间冷暖。秀才写完后,人们为之喝彩。从此,“bing面”在关中地区名声大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