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飞仙以遨游的以什么意思

挟飞仙以遨游的以什么意思

《赤壁赋》诞生于苏轼人生最为困苦的时期之一,即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陷作诗讽刺,苏轼,史称“乌台诗案”。在经历重重磨难后,他于当年十二月被释放,但被任命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处于一种半自由半的状态。

元丰五年的壬戌之秋,即1082年,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眼前的景色引发了深深的感慨。那时的清风明月、波光粼粼的江水都显得格外的宁静与美好。他们举杯畅饮,诵诗唱歌,享受着这片美景。

当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时,苏轼心中的情感变得复杂起来。他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如同那飘渺的仙境,羽化而登仙。

在这美妙的时刻,客人的洞箫声响起,曲调中的哀怨、思念、泣诉如同对人生的深深感慨。苏子被这份情感所触动,正襟危坐,询问客人何以如此。客人提及曹操的诗篇和赤壁之战的历史,引出对英雄豪杰消逝的感慨。

苏轼进一步引导客人从变化与不变的角度看待问题,指出物与我皆无尽也。他们共同享受着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这些自然资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的无尽宝藏。

客人喜而笑,他们重新斟酒再饮,杯盘狼藉之后,相携在舟中枕藉而眠,直到东方破晓。

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前赤壁赋》所描述的情景成为苏轼心灵深处的慰藉与寄托。这篇文章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展现出苏轼虽处困境,但心胸开阔、超脱物外的境界。


挟飞仙以遨游的以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