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古诗拼音版二年级

劝学古诗拼音版二年级

笔与书

对应简体字为:笔和书

拼音:bǐ hé shū

“笔”和“书”,繁体中都含有共同的字形:聿(yù)。聿,最初的字形就像一个人手执毛笔的样子,这就是“笔”的本字。

在“聿”上加“⺮”就是繁体的“笔”字;在“聿”下加“者”,“者”写成“日”字,便是繁体的“书”字。

笔是用于写字的工具,因此“笔”的意思要么与笔有关,要么与书写和字有关。

与笔有关的事物,根据材料的不同,有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粉笔,欧洲以前还有用鹅毛制成的笔,称为“鹅毛笔”;根据用途的不同,有画笔、眉笔;人们也用它来称呼形状像笔的物件,如电笔,可以用来测试电流。

而与书写和字有关的行为或事物,自己写称为“亲笔”,别人代写称为“代笔”,死前最后的作品(书、画、文章)称为“绝笔”。西汉时班超“投笔从戎”,放弃写作,投身军伍,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投笔,同“弃笔”,是放弃文字工作的意思。

不要因为班超的成功故事就轻视写文章的重要性。鲁迅曾用他手中的笔作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唤醒沉睡的。笔杆子的威力并不比枪杆子弱。

在文学作品中,人们还把作品中处理得不好的地方,不完美的地方,称为“败笔”;把在作品中埋伏一个线索,等待后面来解答的称为“伏笔”。在文章中说实话,不隐瞒、不,称为“直笔”;相反,有所隐瞒或则称为“曲笔”。

一个人非常有才华,文章出众,可以称赞为“妙笔生花”。从口头上、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声讨,可以称为“口诛笔伐”。

再说到“书”字。作名词解释时,它可以表示书籍、著作、信件、文件等。比如古代的劝学名句,“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里的“书”指的就是书籍。同样的用法还有“”“尽信书,不如无书”。

李清照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这里的“书”是信件的意思。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要写“”;承诺某件事情,要写“”。这里的“书”都可以理解为文件。

“书”字还可以代表世代都出读书人的家庭,称为“书香门第”。读书使人受益,也使家族感到荣耀。

当“书”作为动词时,就是书写。如:这种好人好事,我们要大书特书。

有一个成语“”,出自《旧唐书》,有人声讨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意思是隋炀帝太坏了,把竹子都用完也写不尽他的行;用尽东海之水来冲洗,也洗不尽他的恶行。

关于汉字的更多知识:需特别注意,“书”“昼”“画”“尽”四字的不同。

我们已经知道,“聿”是手执笔的样子,在“聿”下加一些线条、图形就构成了繁体的“畫”。它的本义就是绘制图形或者划分地界。

对于绘画行为的结果,即作品,我们都很熟悉。比如画图,画一只老虎,“画虎不成反类犬”,本想画老虎却技术不到家,画得像狗;还有“画龙点睛”“画蛇添足”。“画”也用来指像画一样美的风景,即“景色如画”。成语“雕梁画栋”,形容房子装饰得非常华丽。而根据划分地界的字义引申出规划、限定等意思。“画地为牢”指画一个圈当监狱限定人只许在圈内活动。《西游记》里孙悟空用法力画一个圈让师父坐在里面则是另一种意义的“画地为牢”。

在古代,“划”和“劃”是两个不同的字。“划”表示拨水前进如划船;而表示划分、规划时则用“劃”。“姜”和 “薑”也是两个不同的字。“姜”表示姓氏;“薑”则表示植物生姜。这些都体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深厚文化底蕴。

“尽”字的本义是完了、没有了。如“苦尽甘来”、“竭尽全力”。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美好事物是拿不光、用不完的。“尽”还引申出全部、完全、所有的;终结、终止;达到极限程度等含义。如“尽信书不如无书”,“知


劝学古诗拼音版二年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