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的名篇《大林寺桃花》赏析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白居易的一首优美小诗——《大林寺桃花》。
在人间四月,芳菲已尽,春意阑珊之际,山寺中的桃花却刚刚开始盛开。仿佛春天被藏匿于山林之间,待我们探寻。
这首诗写于公元817年,当时白居易因原因被贬至江州担任司马。虽然遭遇人生的低谷,但大自然的美景却让他暂时忘却了烦恼。在游览庐山时,他发现了大林寺的桃花与众不同,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大林寺位于江西庐山之上,距离江州不远。当山下百花凋零,春意渐逝时,大林寺的桃花却姗姗来迟,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下的春天与山上的春天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而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寻找。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感叹春天的短暂与无常,但在大林寺却发现了一片盛开的桃花,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当我们读到“不知转入此中来”时,仿佛春天在和我们捉迷藏,引导我们探寻这片美丽的桃花。
大林寺的海拔较高,温度比山下低7-8度,所以春天的脚步来得晚,但也因此给人们带来了别样的风景。白居易当时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些自然规律,他只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首诗简单易懂,给人带来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也会像白居易一样,为大自然的美丽而感到惊叹和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