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老师:
近日有读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画面:“汗水模糊了我的视线,眼前一片模糊,只能看到骑在马背上的牧民低头亲切地看着坐在路面上的我。”针对其中的用词,读者提出了关于“朦胧”这个词的使用是否恰当的问题。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这位读者可能想要表达的是汗水让视线变得模糊不清的场景。在这种情境下,“朦胧”这个词虽然可以理解为代表模糊的含义,但在描述具体事物时可能会让读者产生一些误解。更为准确的词语应该是“蒙眬”。例如:
(1)在深夜醒来,睡眼蒙眬,看不清闹钟的时间,于是打开了台灯。
(2)老王因为心中喜悦,多饮了几杯酒,显得有些醉眼蒙眬,行走都有些摇晃不定。
(3)学生们站直身体深深鞠躬,眼中带着泪水的蒙眬,向老师们道别:“老师再见。”
而对于“朦胧”,它更多地用来形容景色或者意识的模糊状态。比如:
(4)夜幕降临,远处的山峰在雾霭的笼罩下显得朦胧。雨雾中的古镇街景也同样让人有一种朦胧之感。又如景色方面描写语句表示出来那壮丽的河山亦能带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当雨水落在古镇的街道时,街道景色显得朦胧无比,青瓦白墙在芭蕉叶衬托下更显得优雅而富有诗意。又比如朦胧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若有若无的境界如某场训练场上的烟雨蒙蒙状态;汽车行驶在暮色朦胧中的景色;或者是人对事物认识的一种不清晰的状态等等。”朦胧”常用来形容一种较为抽象或梦幻的状态。而杜老师的看法如何?《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会给出他的专业意见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