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随着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歌草长,大地呈现出一片气清景明的春日景象,这也是清明得名的由来。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放歌踏青,追逐春天的脚步,享受轻盈明媚的时光。
时节至此,生气旺盛,阴气消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沐浴在春和景明的氛围之中。正值清明小长假期间,4月3日至5日,我们实际上是在过三个节日。其中,4月3日为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人们踏青游春,享受春天的美好;而到了第二天寒食节(冬至后的第105天),气氛庄重肃穆,路上行人怀念逝去亲人而断魂伤怀;终于到4月5日清明这一天,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我们以此纪念和祭祀祖先。
这一天,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的诗篇。其中白居易的《清明夜》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人们在享受音乐与花朵的同时怀念先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则展现了游春的人们在日落时分离开城市时的热闹景象;贾岛的《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描绘了对友人思念的深情以及对春光美好的回忆;欧阳修的《采桑子》描绘了清明上巳西湖的繁华景象;晏殊的《破阵子》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少女的欢快心情。这些诗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