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刚过完42岁的生日,对“不惑”二字有了更深的感触。人到中年,认知逐渐成熟,接受了许多关于天命、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不再轻易愤怒、争论和嫉妒,明白世间万事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人们往往只会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评判事物,理解人和事。
或许你没有成为曾经梦想中的那个人,这背后或许存在结构性问题,也或许你从未有过明确的梦想。如果从国学角度看,你已经在修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若老子、孔子在世,你或许能与他们畅谈。但从社会及家庭角度考虑,你仍然在不断收获你应该得到的东西。
自古以来,追求财富不一定能如愿,但追求仁德一定会得到仁德。孟子提出的四端之心,即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起点。其中,仁德位于首位。如果后世之人能在四端之心上不断自我反省,那将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中年人的最高智慧可能在于拥有出世的境界和入世的手段。不惑并不意味着消极,无为也并非让人懈怠。真正的智慧是知道何时放下,努力作为但不争强好胜。
这种智慧与“淡近名利,宁静致远”的境界颇为相似。人生就像一场长跑,转弯处或许会出现新的路标。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因为只有日日新,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绵绵不断地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