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幽篁里的幽篁什么意思

独坐幽篁里的幽篁什么意思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便以春花秋月为题材,吟咏夏日酷暑。如今,面对高达40℃的高温天气,空调成为我们的救命稻草。但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如何在炎炎夏日寻找凉爽之地呢?

竹林与深山:

古代文人常选择隐居竹林或深山,以逃避酷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是文人们在竹林中度过夏日的诗意生活。竹林是降温效果极佳的植物,著名的“竹夫人”便是古人夏日的必备品。不仅如此,成片的竹林也是避暑的好去处。当炎热时,放眼望去一片葱绿,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清凉舒心。

除了竹林,深山也是古代人们避暑的胜地。因为海拔、地形等多种原因,深山往往比城市地带凉爽许多。诗人们常常选择在深山中寻找清凉之地,享受夏日的宁静与美好。例如王维的《竹里馆》,就描绘了他自己在一片茂林修竹之中,弹琴长啸,享受清凉宁静的生活。

古代多隐于深山之中,炎炎夏日也成为了大家的避暑好去处。山中的古寺,不仅有着清幽的环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前来寻求清凉的游客。

水亭,古代的“空调房”:

除了竹林和深山,水亭也是古代人们消暑的重要场所。唐宋时期,一种流行于宫廷及达官贵人之家的独特建筑“水亭”成为消暑的关键。水亭利用机械传动的设备,将水送向屋顶,形造水帘,达到消暑的效果。

诗人孟浩然就常在夏天去水亭乘凉。他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在水亭中所写,描述了自己在水亭中散发乘凉、开轩闲卧的情景。刘禹锡也专门为水亭写了首诗,赞叹这是绝妙的避暑之地。

在古代,皇宫中也建有类似的水亭,如唐玄宗在大明所建的“凉殿”,通过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达到降效果。宋人在水亭周围还会摆放花卉,增添风雅之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xxxxxxx。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您的贡献!


独坐幽篁里的幽篁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