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旅途,无需总是慌张诉说不幸。
人生的酸甜苦辣,终究需要自己去经历、去领悟。真正的强大并非强求所得,而是顺应天命。
心安并非无所不知,而是接纳自己的局限,明白世界的不完美。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今天的落叶今天扫,明天的故事明天说。”
回溯到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聪明过人,早早就与弟弟苏辙一同崭露头角。
人生总有起伏。正当苏轼意气风发之际,1079年,因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他遭受打击,卷入“乌台诗案”,身陷。
那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在汴京御史台的里,苏轼的鼾声伴随着破棉被的声响。他的诗被窥见,却难以想象他正梦见童年时母亲熬制的腊八粥。
出狱后,他被贬至黄州。他在田间劳作,尝试烹饪东坡肉。尽管相关的东坡肉菜谱经过多次改良和实验才成功,但他曾写信自嘲,猪肉虽贱如泥土,但富者不肯吃,贫者则不解烹饪之法。
苏轼的人生起起落落,但他选择接受并适应这一切。正如陶渊明种豆南山时所云:“衣沾不足惜,但愿愿无违。”人生的起伏就像灶膛里的火星,有人觉得烫,有人却用它点燃生活的希望。
就像仓央嘉措所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有的离别也都是为了再次相见。苏轼在中秋夜望着月亮写下“千里共婵娟”,与弟弟苏辙分别时赠予炒米。多年后在儋州,他的学生和村民为他送行,场面感人至深。真正的牵挂,是那些无声的扶持与关爱。
苏轼用一生证明:心安不是避风港,而是在遭遇困境时依然能感受人间的温暖和炊烟的香气。当我们在困境中迷茫时,应如苏轼所言:“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人生无常,唯有烟火可亲;命运多舛,幸有心安可栖。愿你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满足,无论遭遇何种风雨,心中总有暖灯一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