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来啦,带你体验传统民俗乐不停!

小暑来啦,带你体验传统民俗乐不停!

每年的这个时候,泛舟湖上享受小暑的美景,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享受。据资料显示,摄影爱好者杨可佳曾记录下这一美好瞬间。

那么小暑是怎么来的呢?

小暑是标志着“三伏天”即将到来的节气。它的日期是根据太阳到达黄经105来确定的,大致在每年的公历7月上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标志着午月的结束和未月的开始。

在古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书中,对小暑也有详细的解释:“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暑,月中为大暑。”小暑意味着“小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三伏天”的前奏。

随着气上升,小暑被古人分为三个“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第一候就描绘了小暑时节的炎热程度,连风中都带着热浪。

随着小暑的到来,瘦西湖的荷花绽放,此时正是赏荷的好时节。摄影爱好者孟德龙记录下这一美景。

民俗学者解释,虽然小暑不是一个节日,但人们仍然非常重视这个节气。因为小暑之后,天气开始闷热,就像民间所说的“上蒸下煮”。

如何应对接下来的闷热天气呢?

面对高温高湿的小暑天气,人们需要适当进补。在民间,有许多饮食养生的习俗可以借鉴。比如喝羊汤,这是为了祛除湿毒。在徐州等地,人们有入伏吃羊肉的习俗,俗称“吃伏羊”,这一习俗甚至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

正值小暑节气,上海庄行伏羊节会举行盛大的开锅仪式。与此人们还会遵循“食新”的习俗,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新白面做的面条,慢慢形成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小暑吃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藕具有清热养血的功效。把鲜藕用小火煨烂后,切片加适量蜂蜜食用,还能安神。鸭汤、冬瓜汤性凉,比较适合夏季食用。同理,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叶、土茯苓、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也可以适当食用”。(完)


小暑来啦,带你体验传统民俗乐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