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方体正方体是五年级的重要单元,其题型多变,解题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隐藏的知识点。例如,当我们将一个长方体切割成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时,其表面积会发生变化。那么,如何求解原来长方体的体积呢?
要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切割知识。每切割一次,会增加两个面,也就是“一刀两面”。如果切割了两次,就会增加四个面。体积不会改变,但表面积会增加。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就能有效解题。
我们结合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根据题意,绘制一个长方体,然后将其切割成三个相同的正方体。这个过程中,切割了两次,所以增加了四个面。题目告诉我们表面积增加了144平方厘米,这四个新增面的总面积就是144平方厘米。每个新增面的面积就是36平方厘米。
这36平方厘米是长方体横截面的面积,也就是与长方体左右两个面平行的面的面积。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而长方体的高就是与这个横截面相对应的长方体的长度。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求出长方体的长度。
题目中提到,切割成的每个正方体都是相同的,所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结合图形分析,长方体的宽和高也都是6厘米。长方体的长度就是三倍的正方体棱长,也就是18厘米。有了这三个参数,我们就可以轻松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接下来,我们尝试解决一些练习题。例如:一个长方体被切割成5个相同大小的正方体,新形成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的长方体多了200平方厘米。我们的任务是求出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掌握了上述解题技巧和方法,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将一个长方体木材均匀地切割成多段、计算木料的体积等。解题思路都是相通的:掌握切割过程中的面积和体积变化关系,结合数形结合的方法,复杂问题就能变得简单。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后,就能轻松应对各种练习题,提升解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