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温度:温度是描述物质冷热状态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温标)主要有三种:摄氏温度、华氏温度以及绝对温度。
摄氏温度(以t表示,单位为℃):这是我们日常中经常使用的温度单位,通过摄氏温度计进行测量。
华氏温度(以F表示,单位为℉):主要在欧美使用。
温度转换公式如下:
F = 9/5 t + 32 (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
t = (F – 32) 5/9 (将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
绝对温标(以T表示,单位为K):主要在理论计算中使用。
其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
T = t + 273 (将摄氏温度转换为绝对温度)
2. 压力(P):在制冷领域,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这一数据通常由压力表和压力计测得。
压力的常用单位包括:
Mpa(兆帕)、Kpa(千帕)、bar(巴)、kgf/cm(平方厘米公斤力)、atm(标准大气压)以及mmHg(毫米汞柱)。
各压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Mpa = 10bar = 1000Kpa = 7500.6 mmHg = 10.197 kgf/cm
1atm = 760mmHg = 1.01326bar = 0.101326Mpa
在工程中,常使用以下近似换算关系:1bar ≈ 0.1Mpa ≈ 1 kgf/cm ≈ 1atm ≈ 760 mmHg。
还有几种压力表示方法,如绝对压力、表压、真空度等。
制冷剂热力性质表列出了制冷剂在饱和状态下的温度(饱和温度)和压力(饱和压力)等参数。当制冷剂处于饱和状态时,其温度与压力是一一对应的。在制冷系统中,对于同一种制冷剂来说,其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也是相互对应的。还有过热蒸汽、过冷液体等概念及其相关应用。过热蒸汽是指在一定压力下蒸汽温度高于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过冷液体则是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温度低于对应压力的饱和温度。而吸气过热度与液体过冷度分别代表了吸气温度和液体温度超过或低于饱和温度的数值。还有蒸发压力、冷凝压力等概念以及它们在制冷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传热温差及其对于热传递的重要性。空气中的湿度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影响热交换过程。湿度的表示方法包括绝对湿度、含湿量和相对湿度等。未饱和空气与饱和空气的湿度状态及其转换也值得了解。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为=Z/ZB 100%,用于反映实际绝对湿度接近饱和绝对湿度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