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可控吗

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可控吗

长期以来,关于全球仅有大约三十枚核弹随时可用的消息流传于中文互联网上,这一传闻的背后是因为采用了特殊的“于敏构型”,使得其得以长期保存和维护。而其他类型的核弹由于维护成本过高而基本处于报废状态。但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呢?

作为器发展历程中的第二代器,其显著特点是采用核聚变技术释放能量,其威力可以轻松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吨当量。相比之下,第一代器采用核裂变技术释放能量,威力相对较小,只能达到几十万吨当量的水平。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核聚变相较于核裂变具有更高的质能转化率。简单来说,形象比喻一下,同等质量的核燃料情况下,核裂变能让火车绕地球开一圈,而核聚变则能让火车开到月球。

第一代器在出现并实现小型化后,实际上已经被各大核逐步淘汰。苏联后甚至出现了器的买卖。目前各国战略武器全部采用热核弹头,也就是第二代器。促使各国换装的动力除了体积小、威力大之外,还包括成本因素。因为器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威力越大价格越贵。

第一代器制造过程中需要提取的武器级钚-239,在天然钚中的占比只有约百分之零点七,且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达到高纯度标准。目前武器级钚-239的生产成本在每公斤数十万美元之间。然而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于生产成本,而在于大型离心机的建造成本和技术门槛。在现代卫星监测技术的背景下,任何都无法秘密建造用于分离高纯度钚的工厂。而核裂变反应触发方式如“枪法”和“内爆法”等存在明显的缺点,如核材料利用率低等问题。相较之下,第二代器采用热核反应点火方式,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质能转化率。并且其威力没有上限,理论上只要聚变材料足够多,可以制造出数亿吨当量的器。至于其他类型的武器不能长期保存的说法纯属谣言。事实上,已经小型化的第二代器中的核材料半衰期都非常长,根本无需考虑更换核材料的问题。它们本身维护成本较低,真正需要高额投入的是外围保障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虽然关于全世界只有大约三十枚器是一个谣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核威慑力量不足。作为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器已经成为一种绝对力量的象征拥有它就拥有了改变世界格局的资格以及维护和平的能力。


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可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