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乐斋故事探源】庄周梦蝶
宋代的董嗣杲在其《寄周堂长》诗中提到:“梦入庄生迷蝶处,歌穷宁子饭生时。”这里的“庄生迷蝶”源自庄周的梦蝶故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后来,文人墨客纷纷引用这个典故,用以比喻虚幻、睡梦以及迷蒙的状态,描绘人们闲适自得的样子。在描绘春景、花卉,特别是蝴蝶的诗文中,这一典故常被引用。此典在诗文中衍生出多种用典形式,如 “庄周蝶梦”、“庄周梦”、“庄叟梦” 等。
李商隐的《锦瑟》诗全文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其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便是“庄生迷蝶”的出处。一个“迷”字已经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其含义。李商隐的这首诗后来常被后世诗文所引用。例如,在明代汪迋讷的《种玉记》、杨天材的《对韵全璧续编》、清代朱素臣的《十五贯》以及凌蒙初的《闹元宵》等作品中,都有提及“庄生晓梦迷蝴蝶”。
这一典故不仅丰富了中文诗歌的内涵,也展现了人们对于生活、自然以及梦境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