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一个闰年,特殊的闰日即2月29日即将来临。那么为什么会有闰年和闰日呢?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而且,闰日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四年一遇”。
在小时候,大家可能都听过科学老师讲过一年有365天,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大致如此。老师们可能没有提到的是,实际上这个时间更接近365.2421天。
把一年的时间简单分为约等于0.25天的四分之一来计算,会出现误差。每四年增加的时间并不完全等于一天,这意味着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积累,日历与地球的实际公转情况出现差异。在十四世纪时,我们的日历计算已经比地球公转慢了十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格列高利十三世在公元1582年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每隔一段时间跳过一个闰日进行修正。今天我们还在使用的格里高利历就是这样规定的。它可以处理哪些年份有闰日,哪些年份没有。比如,能被100整除但又被400整除的年份没有闰日(例如公元2100年),而既能被100整除又能被400整除的年份则有闰日(如公元2000年)。
尽管格列高利十三世的调整使情况有所改变,但这个规则仍然是基于对地球公转周期的一个近似估算,仍然存在微小的误差。因此预计在未来大约一万年后,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我们的闰日规则。文章来源:日报网(翻译和编辑:丹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