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冻的“更名”现象背后藏着的故事
你是否注意到,现在市面上的果冻出现了许多带有“蒟蒻”字眼的新品?像是喜之郎、蜡笔小新等知名品牌的果冻也纷纷推出了蒟蒻系列。乍一看,“蒟蒻”似乎是一个陌生词汇,其实它就是魔芋的另一种叫法。
在网络上,有网友们戏称现在吃个果冻都能遇上生僻字。那么,究竟什么是蒟蒻?为什么现在的果冻名称都要加上这两个字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蒟蒻。蒟蒻其实是魔芋的别称,这一名字首载于宋代的物学著作《开宝本草》。魔芋的别名有很多,除蒟蒻外,还有蒻头、鬼芋等。不同的地方叫法也有所区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把魔芋叫蒟蒻,而蒟蒻果冻最初是在日本诞生的。
日本食品科研人员通过反复试验与改良,成功将魔芋精粉与果汁、甜味剂等融合到一起,打造出初代蒟蒻果冻产品。此后,不少零食企业也对自家的果冻产品进行改良,加入魔芋精粉,使得蒟蒻果冻迅速成为果冻界的新晋网红。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要在果冻里添加魔芋精粉呢?原来,魔芋精粉的主要成分是葡甘聚糖,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杂多糖,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凝胶性等特点,可以作为增稠剂、胶凝剂等。在果冻中添加魔芋精粉,主要是为了增加果冻的口感和质地。魔芋精粉还具有低热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等特点,因此也被一些商家用来作为宣传卖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魔芋精粉有很多优点,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多糖。在蒟蒻果冻的配料表中,除了魔芋精粉以外,往往还有其他多糖成分。这些多糖和魔芋精粉一起使用,可能会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使果冻的口感和质地更好。
除了口感和质地外,蒟蒻果冻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比如一些商家宣称果冻里的魔芋精粉能增强饱腹感,促进肠胃等。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非完全正确。虽然魔芋精粉中的葡甘聚糖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胃,但在蒟蒻果冻中,还有各种糖浆、浓缩果汁和香精等成分,因此并不能单靠多吃蒟蒻果冻来减肥。从热量上来看,蒟蒻果冻的热量也并不比其他“普通”果冻低多少,甚至可能更高。
蒟蒻果冻的出现是食品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口感体验。但消费者在购买时也应理性看待其宣传效果,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想要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控制热量,还得是“管住嘴,迈开腿”。(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