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雨时节,天空笼罩着一层蒙蒙细雨,我们走在杨柳公路上,沿途的风景如画。满山的烟翠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那一片片碧绿的景色令人惊叹不已,美得令人心醉。终于,我们到达了杨柳乡的茶花村。
茶花村,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一个以花命名的村庄。也许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文化,茶花树在这里落籍,因此得名“茶花村”。每当冬春之交,山茶花盛开,白色的花朵如同轻雪,红色的花朵如同烈焰,遍布整个山洼洼,春天的气息弥漫着整个村庄,编织着浪漫的故事。
在茶花村,我们拜访了钱绣英家。她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年近五十的她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她告诉我们,自己的剪纸技艺在近期备受推崇,甚至有人专门来订购她的剪纸作品。而她也被杨柳乡中心小学聘为剪纸老师,每周三都会去教授孩子们剪纸技巧。
谈到自己的剪纸技艺,钱绣英谦虚中透露着自豪。她说自己儿时不经意练就的技艺如今成为了她的骄傲。所谓的“剪大点”,其实就是将剪纸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品进行装裱和展示。这项曾经被视为不能当饭吃的手艺活如今却让她生活充实且有所收获。更令人欣喜的是,茶花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付诸实际行动,钱绣英被多次聘用到学校和小学进行剪纸教学。
茶花村是彝族的聚居地,过去每个彝族妇女都会围夭,这是一种精美的刺绣服饰。在缝制刺绣时,剪纸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钱绣英从小跟随家人学习剪纸技艺,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门手艺。随着时代的变迁,穿着彝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剪纸技艺也被人淡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形势的发展,茶花村的剪纸技艺在盛世里重新焕发生机。
现在的茶花村,经常围满了前来学习剪纸的彝族妇女们。钱绣英教得认真,她们也学得仔细。有的用剪纸作为刺绣的样板,有的则将剪纸贴在玻璃窗上,为生活增添喜气与。更有商贩前来洽谈合作,将钱绣英的剪纸作品装裱后作为工艺品出售。此刻,我也拿起剪刀,跟随钱绣英学习剪纸。在剪纸的过程中,我忘却了烦恼和浮躁,沉浸在剪纸的世界里,收获了一份心灵的宁静和情感的皈依。
茶花村的剪纸技艺不仅复活了,而且正在孕育出一个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小村。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茶花村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春天。这个美丽的村庄不仅将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将继续发展和创新,成为展示彝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杨建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