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投的什么江

屈原投江投的什么江

未曾预料,三峡大坝的壮丽景后,便是隐匿于世的屈原故里——秭归。

大坝的建造使得这片水域变得辽阔如湖,湖水清澈如碧,风景如画,公园般的景致令人流连忘返。天空之上是一条云带,林中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林带,水面之下则是一条波光粼粼的水带。左岸的秭归新城,建筑层层叠叠,尽显峡江风情。由于老城地势较低,已被江水所淹没,故新县城建于此处。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耸立的屈原祠,这座早于唐代的祠堂因三峡工程而搬迁复建,现在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传统工艺与民间特色。石木结构的建筑,清一的色调,给人肃穆之感。

经过大坝,一路前行便到达秭归。秭归坐拥第一大河,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在这里行走,既感到新奇又激动。街道两旁的老屋是石头、青砖、木头和瓦的艺术组合,越深入其中,越能感受到峡江历史的沉淀。无论是商铺还是公共场所,到处都有与屈原相关的符号。当地人对于自己是屈原的老家人深感自豪,都能讲述屈原的故事,甚至背诵屈原的诗句。

屈原的人格高尚,品质纯洁,他的诗篇是绝世的珍品。他是浪漫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少年来,文人骚客无不以《离骚》为文学高峰,孜孜以求。鲁迅对屈原的评价极高,认为他的影响甚至在《诗经》之上。

屈原不愿与世同流合污,投身江水之中。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怀念他。现在,他仿佛就站在凤凰山顶,俯瞰着春水东流。当地房屋建筑上常有凤凰的雕塑,象征着屈原的高洁品格。当地人深情地讲述着屈原投江后的故事,以及每年的纪念活动。划龙舟、投食祭奠、咏唱楚辞等习俗流传至今。

在秭归,人们怀念屈原的情感深重而炽烈。端午将近,人们开始准备苇叶、艾草,为赛龙舟再刷一层桐油。那天,气氛热烈非凡。站在凤凰山上,俯瞰层层叠叠的云和山,感受到这一片天地的深厚与博大。橘是秭归的特产,屈原曾亲植的橘园如今依然繁茂。山间的花草艳丽,为秭归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小学生们身穿青色服装,列队向屈原致敬,他们一同朗诵起屈原的诗句,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屈原的思想、纯粹、诗性和追求都为人所景仰。在这里,仿佛能看到三峡的才子,怀着对山河的,在云端飞升。

本文转载自王剑冰之笔,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屈原投江投的什么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