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登科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现代汉语》

1.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可呈现重叠形式,如“一A一A”式或“一AA”式。这种重叠的数量短语在句子中作定语时,表示数量多;作状语时,表示按次序进行;作主语时,强调“每一”。

答案解析:单音量词多数可以重叠,重叠后的形式如“一个一个”、“一箱一箱”等,表示每一、逐一、多的意思。这些重叠的短语可以独立充当定语、状语、主语,但不能作补语和宾语。例如,“条条大路通北京”中的“条条”就是作定语,表示“每一”。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还可以组成如“一A一A”式的结构,如“一队(一)队(的人)”等,其语法意义和用法与单纯的重叠形式相同。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第17-18页。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第18-19页。

《文化要略》

1.(古代科举考试)及第后,需要经过吏部的选试才能正式授予。选试包括相貌、言谈、书写和表达等方面,其中的科目有“博学宏词”和“拔萃”等。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前者被授予集贤殿正字之职,而白居易则因后者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之职。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第186页。

2.(孟郊)的《登科后》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绘的是进士后的喜悦心情和得意姿态。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第186-187页。

3.宋太宗时期,殿试录取的进士按等级分为三甲:第一甲赐以“及第”,第二甲赐以“出身”,第三甲赐以“同出身”。三甲都可以直接授官,有的还能迅速获得职位。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第187页。

4.南宋以后,为了更加明确区分排名,将殿试的第一名定为状元,第二名定为榜眼,第三名定为探花。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后代。

【出处】程裕祯《文化要略》第四版第187页。

5.宋神宗时期,国子监内实施了“三舍法”取士制度。该制度将学生分为上舍生、内舍生和外舍生三个等级,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和晋升,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殿试或获得。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1.连锁学习是建立在多个刺激与反应联结序列基础上的学习过程。要实现这种学习,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每一个单独的刺激-反应联结,然后按照一定顺序反复练习,形成连锁动作。强化对连锁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体操动作的学习就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化。


登科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