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时代,网络生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语言也随之兴起,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日常交流的重要部分。这种语言现象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以其独特的口语和方言特点,巧妙利用汉字形音义的各种可能性,形成富有想象力的超常规词句组合。网络语言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如流行语中的生造、低俗等现象,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共同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庞大,且在过去二十多年间,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从《现代汉语词典》的更新到工作报告中词语的使用,网络语言的影响已经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规范、夸张、低俗等也成为一些网络语言的标签,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充满朝气的语言文化现象,可以看作是年轻人在虚拟空间上的“现代汉语”。网络语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善于利用汉字的各种可能性,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表达。由于网络使用者的文化水平、价值取向不同,网络语言中难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
网络低俗语言的产生主要有四个途径,包括生活中的脏话变形、输入法运用的象形创造、英文发音的中文化以及方言发音的文字化等。这些低俗语言主要出现在情绪发泄、恶意中伤等情境下,对网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我们需要合理规范、有序引导网络语言的发展,让其在良性环境中健康成长。一方面,可以通过评选年度网络用语、建立“负面清单”等方式,提醒全社会警惕慎用;网民也需要提升话语修养,不要在“趣缘”社区之外不分场合地使用网络语言。主流媒体、教科书、公文等应该带头示范,起到文化导向作用。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鲜活的汉语应用场景之一,“汉语盘点”等活动也是盘点当下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心理,离不开网络用语的参与。一些网络流行语在满足接地气、具备基本文化品位等条件下,有可能成为汉语发展的新生力量。我们既要鼓励网络语言的创新和发展,也要引导其走向健康、规范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