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年大吉迎新春,上海动物园的两栖动物也决定跟上牛年的步伐。非洲牛蛙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大放异彩,饲养员们已经精心准备了生态展缸,向大家展示这个特别的牛蛙品种!
非洲牛蛙简述
这个引人注目的生物拥有独特的学名——Pyxicephalus adspersus,人们通常称之为非洲牛蛙。它们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员。在IUCN保护级别中,非洲牛蛙被列为低危物种。这些牛蛙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蛙类之一,更是拥有引人注目的生活习性和独特的生存方式。雄性牛蛙最大可以达到24.5厘米长,体重可达惊人的1.4千克。它们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找到了自己的家园,栖息于半干旱或潮湿的环境。
非洲牛蛙是出色的猎手,野外主要以昆虫、小型爬行动物、小型鸟类和其他两栖动物为食。而在上海动物园的圈养环境下,它们则主要享用高蛋白的肉蟋蟀和大麦虫。尽管它们体型庞大,脾气相对较大,但它们是非常顾家的蛙类。雄蛙会竭尽全力保护其蝌蚪,甚至扑咬任何有威胁的存在。如果池塘面临干涸,蛙爸爸会使用其腿和头挖掘一条通往更大池塘的水道,继续守护这些蝌蚪直到它们长大。
非洲牛蛙与市场上作为食用蛙的美洲牛蛙截然不同。非洲牛蛙除了体型大、身躯肥硕外,还有不发达的蹼、较圆的头喙以及偏黄绿色的体色。
游览非洲牛蛙展缸时,你可以看到饲养员们利用岩石、卵石、仿石水盆等材料,打造出开阔潮湿的草原泥塘生境。在这个美丽的展示缸中,非洲牛蛙有时会躲在它们自己挖掘的浅穴中,虽然它们肥硕的身躯十分显眼,但总能轻易被发现。
而犀牛鬣蜥作为上海动物园的另一位“健美达人”,在这个牛年也备受瞩目。它的学名是Cyclura cornuta,被亲切地称为“牛牛”。尽管它的保护级别为IUCN濒危(EN) CITES附录I,但在园内它可是风光无限。生活在中美洲以及海里一些海岛的犀牛鬣蜥,喜欢呆在干燥的森林和灌丛等地。体长60到135厘米,身体强壮,体色从灰色到深绿色不等。它的鼻子上长出类似于角的骨状突出结节,犹如犀牛一般。在白天活动的犀牛鬣蜥喜食各种植物,受威胁时会迅速逃跑,同时也不乏咬敌人和用尾巴抽打的攻击方式。在园内的“苏卡达”展区里,“牛牛”威风凛凛,龟中王者的“苏卡达”在它的身躯下也黯然失色。“牛牛”还时常登上假山,高抬下巴,巡视领地,傲视群雄!真是威风凛凛,牛气冲天!素材来源:上海动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