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像珊瑚的菌类有哪些

长得像珊瑚的菌类有哪些

在雨季的云南,菜市场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各式各样的菌子了。对于云南人来说,吃菌自然是吃野生的,因此菌类被简单分为两大类:野生菌和人工菌。

人工菌常常被当作所有被叫做蘑菇的东西的统称。但在云南人的日常生活中,蘑菇这个词容易让人联想到小学课本上关于花花绿绿的毒蘑菇,所以云南人更倾向于使用更为精确的词汇来描述他们食用的菌类。

在缺少新鲜菌子的季节,云南人也会选择人工菌来填补餐桌上的空缺。平菇、杏鲍菇、鸡腿菇、金针菇、香菇、茶树菇等人工菌类,搭配大蒜、青椒、干辣椒,无论是炒还是煮,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菌子的渴望。

现在正值雨季,我们将继续介绍几种野生菌类的吃法。

首先是奶浆菌。这种菌子一旦掐断,断口处就会流出像奶浆一样的。虽然从外观上看并不明显,但它的特点却让人印象深刻。奶浆菌可以炒、煮或蒸熟腌制。据说腌制后的味道酸辣可口。在炒制过程中,可以加入青椒和大蒜,也可以尝试与韭菜搭配,炒制出的味道十分独特。另一种吃法是将洗净的奶浆菌撕成或切成小丝,晾干后,与新鲜红辣椒一起翻炒,直至菌子中的水分被收干,这样的做法既美味又便于储存。

接下来是干巴菌,也被称为绣球菌。它的形状像是一朵绣球花或松果球。在清理干巴菌时,需要耐心撕成小朵并多次清洗,因为它的纹路容易夹杂泥沙和松针。尽管有些人因为其难以清洗和偶尔出现的怪味而不爱吃,但干巴菌与青椒炒制后,香味四溢,口感极佳。它还可以与干辣椒和大量油炒制,或是与曲靖出产的韭菜花一起腌制。

还有扫把菌、鸡油菌、皮挑菌、鸡枞和松茸等菌类。每种菌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口感和吃法。例如,扫把菌长得像铁扫帚或珊瑚,清洗方便,多与大蒜、韭菜一起炒制;鸡油菌厚而香,常与鸡肉煲汤或同肉、火腿炒制;皮挑菌口感特别,一般与大蒜、韭菜同炒;鸡枞则是一种珍贵的菌类,常常被用来制作鸡枞油;松茸则可以用荤油煎制或煮火腿鸡汤。

这些菌子在吃法上基本都是炒、煮、炸、干焙几种方式。其中必须添加大蒜以增强风味和安全感。尽管各地喜欢的吃法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以小炒小煮为主以保留其原始风味。下一期我们将介绍云南人在吃菌子时的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次购买时一定要慎重以免受骗上当买到不合心意的商品哦!至于竹荪这种食材在云南并不常见其独特的味道还有待更多人来解答……总之云南的菌子种类繁多各有特色期待您的探索和品尝!


长得像珊瑚的菌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