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意盎然的2017年,共享单车的资本追逐战继续上演。
在2月24日,小蓝单车宣布成功融资4币,由资本领投、智能星通跟投。仅仅在四日前,摩拜单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自今年年初至今,摩拜的融资额已超3亿美元。这些资金的流入让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激情再度高涨。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统计,从2016年至2017年初,共享单车行业的融资总额已经突破惊人的40大关。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已经覆盖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不仅仅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它们正在向二三线甚至海外市场迅速扩张。目前参与竞争的企业已经超过20家。
那么,这场资本的盛宴会走向成功,还是只是一场泡沫?
关于共享单车出现的种种乱象,其背后并不仅仅是民众素质的问题。以Kala单车为例,其丢失率极高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首批生产的单车没有安装定位系统,导致丢失后难以找回。在用户得知单车不能随意丢弃后,许多用户主动归还了单车。这表明,许多用户可能并不清楚单车的使用规则。
共享单车不仅是商业行为,还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这也对用户的道德素养和的公共配套措施提出了挑战。摩拜上海总经理姚呈武表示,只要提供合理的停车位并明确行为规则,大多数用户都会爱护单车。创始人也承认,前期的市场扩张和对用户的教育不够是丢车事件的一个原因。
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目前盈利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押金和租金。摩拜单车的周活跃用户量已达数百万人,押金池规模巨大。尽管企业承诺不会将押金池的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依然受到关注。除了押金,租车费用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依然是一个谜。除了押金和租金,共享单车企业还在探索其他的盈利方式,比如二次开发、广告合作等。这些尝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效果并不明显。
共享单车的竞争日益激烈,易观分析师王会娥认为,这个市场正在走向合并和整合。与几年前的网约车市场类似,只有那些能够持续盈利并受到用户欢迎的共享单车企业才能在这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共享单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盛宴,但同时也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冒险之旅。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都需要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保持警惕和理智。而最终能否走向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们期待未来的发展和揭晓答案的那一刻的到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撰写并享有版权所有。未经明确授权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用途。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无冕财经官方渠道获取授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