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应对方法

拉尼娜现象应对方法

世界气象(WMO)最新通报指出

今年下半年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概率正在上升。

根据气候中心最新的监测数据,

2023年1月至3月的尼诺3.4指数平均值已经达到-0.4℃,这一数值已经低于了-0.5℃的拉尼娜阈值。可以确认“三重”拉尼娜现象在2023年春季已经结束,热带太平洋当前处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中性偏暖的状态。

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将在今年夏季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当Niño 3.4区的海温连续三个月比常年偏高0.5℃时,即可定义为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如果海温偏高的情况持续五个月以上,则会被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今夏是否真的将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厄尔尼诺又将如何影响全球及我国的天气气候呢?

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夏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较大。WMO预计,从ENSO中性转变为厄尔尼诺的可能性在5月至7月期间为60%,并可能在6月至8月期间增加到70%,甚至在7月至9月期间增加到80%。但目前尚不清楚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气候预测中心则预计,ENSO中性条件将在春季持续,随后在5月至7月期间发生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为62%。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有关,如高温、干旱或暴雨洪涝。它可能会暂时缓解非洲之角的干旱以及澳大利亚暴雨洪涝的气候影响,但同时也有可能引发更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包括东南亚一带的高温干旱。

气候专家指出,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区域或全球的气候异常。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可能会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显著。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2014年秋季至2016年春季,其间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创下了全球历史最暖纪录。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改变我国目前的“南旱北涝”局面,使长江流域降水增多,并增加冬季暖冬气候的概率。

气候中心的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厄尔尼诺对我国汛期气候的影响通常在出现后的第二年更为显著,因此可能在2024年达到最明显的影响,但这也取决于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时机。

全球或将迎来新的最暖纪录年份。

周兵进一步指出,由于东太平洋表面暖水发展很快,全球最早受到厄尔尼诺影响的是热带太平洋周边地区,北美和东亚、南亚也会逐渐受到影响。持续的暖水使得气候异常持续时间更长,各种分析表明,2023年或2024年极有可能创造全球新的最暖纪录。全球各地都需要为应对厄尔尼诺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更多关于厄尔尼诺的知识可以通过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气象报社)出品的图解进行了解。


拉尼娜现象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