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历史小故事手抄报

度量衡历史小故事手抄报

近日,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小学的两个数学教学团队参与了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届名师工作室举办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活动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佳绩。

一号团队由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组成。在这次跨学科主题实践中,他们选择了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主题,团队通过深入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分享交流,使学生理解了度量衡的概念,包括古代计量单位的诞生、演变和消失过程,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信息意识和文化自信。

课堂上,老师们运用情境演绎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度量单位的统一和精细化过程,并建立起古代与现代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度量的本质,发展了量感,增强了自豪感。学生也通过寻找和使用古今的“量”和“衡”的工具,更加感悟到度量标准统一和精确的必要性,实现了学科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科学素养和应用意识。

二号团队由龙泉驿区的冯中荣名师工作室成员组成。他们结合北师版五上第二单元的《轴对称与平移》课程,以及客家文化,设计了一系列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扮演审判员、修复师和设计师的角色,涉及数学、美术和信息技术三个学科。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和实地考察洛带客家博物馆,深刻感受到客家文化中的对称美。他们还通过制作PPT和手抄报来介绍客家文化,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感。

在数学课上,教师们以客家服饰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四学活动,如折、扎、量等寻找对称点,突出数学的本质。学生还结合美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有意义的轴对称图形,保护和传承客家服饰中的独特文化。

美术课上,数学和美术教师共同授课,学生结合对客家文化的理解,运用轴对称知识和色彩搭配在方格纸上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对客家文化勤劳、坚韧、团结、包容的理解,也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成果。


度量衡历史小故事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