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识人之道,洞悉人心之重要

识人之道,自古以来就被诸多典籍所记载。圣贤亦曾感叹,识人之道难以掌握。如同草木生长于繁华之地,贤士亦藏于市井之间,但如何分辨出这些“茂草”与“俊士”,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正如诗中所言,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若无法洞悉人心,又如何得知人的真伪?正如司马光所言:“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

识人精准,事业方能兴旺。历史上诸多英明君主,如商汤、周文王、刘邦,皆因善于识人,从而成就一番伟业。相反,那些不能识人的君主,如鲁庄公、项羽,因不识人才而导致事业受阻,甚至。若在古代能听见《雾里看花》这首歌,那些渴望识人却难以分辨真伪的求贤者定会感慨:“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

那么,如何才能精准识人呢?古代贤者已经为我们总结出一些方法。如李悝的“识人五法”、诸葛亮的“观人七法”等。然而人心难测,知人如知天。尽管如此,历史上仍有一些识人之法可为我们提供启示。

吕元膺在东都任留守时,曾与一位下级下棋。当他外出处理紧急公务时,这位下级偷偷换了一颗棋子并赢了棋局。吕元膺虽有所察觉,却未言明。后来,他借故将此人调离身边,并其会因获,最终果然如此。吕元膺的识人之道在于观察其私下表现。

齐威王在位期间,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了即墨大夫的勤政爱民以及阿地大夫的懒政乱政,并以此为基础来任命重要大臣。齐宣王更是善于听取来识别人才真伪。这些都告诉我们,要想准确识人,就必须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了解一个人。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准确识人,除了观察其私下表现、实地考察其业绩、听取外,还需多用制度识人、群众识人、行动识人和时间识人。制度在于公正公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行动可以揭示一个人的品德;时间可以检验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

最终,“得人之道在于识人”。只有练就一双识人的“火眼金睛”,才能不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识别出真正的才华和品德。


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