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最新消息,根据水源情况,河南省于8月1日15时在共渠西区域启动了蓄滞洪区。紧随其后,河北省于8月2日早上6点在永定河区域也开始实行蓄滞洪措施。截至当前,包括泽、宁晋泊、小清河分洪区、兰沟洼、东淀、献县泛区、卫河共渠西蓄滞洪区和永定河泛区等八大蓄滞洪区已相继开展滞洪工作。
那么,究竟何为蓄滞洪区呢?蓄滞洪区是设在河道边缘外的安全地带,主要用以暂时储存和引导洪水溢出的水域。历史上这些区域经常是天然洪水滞蓄的场所,分为行洪区、分洪区等几大类别。它是整个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关键部分,与水库、河道以及堤防等设施共同应对洪水威胁。在必要时刻启用蓄滞洪区可以减缓洪水威胁带来的损害。简单来说,这些区域在确保防洪安全中发挥着最后防线的作用。
我国共有98处蓄滞洪区,总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总蓄洪容积超过千亿立方米。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等重要区域。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以外,这些蓄滞洪区的使用概率也各有不同,其中长江、淮河和海河流域的蓄滞洪区启用次数较多。这些区域在应对超标准洪水时发挥了关键作用。海河流域的多个蓄滞洪区在应对去年河南特大暴雨事件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蓄滞洪区的运用是严格遵循既定标准的,根据水位和流量等条件来调度实施。一旦达到启动标准,地方会及时发布预警并进行相应转移行动。在关键时刻启动蓄滞洪区,既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水灾害的总体损失。这些区域的居民在面对蓄滞洪区的启用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流域的防洪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也会依法得到合理的补偿以帮助尽快恢复正常生活。为了加强蓄滞洪区的功能布局并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在长江、淮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进行了重点优化和建设工作。蓄滞洪区的居民对此表示了高度的支持和配合。蓄滞洪区在流域防洪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设立和管理既保障了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保障了整体的生态环境稳定。(编审:蔡晓娟)已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