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翻阅了《后汉书》,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细节。在东汉末年,医生竟然能够进行开颅手术,而这位杰出的医者就是被誉为「外科鼻祖」的华佗。
大家常常把「神」这个字与医者联系在一起,华佗之所以被誉为「建安三神医」,并非浪得虚名。他的麻沸散技术堪称一绝。《三国志》记载,对于那些患有严重腐烂病症的患者,华佗给他们服用麻沸散,使患者进入状态,然后进行开腹手术,切除坏死,缝合伤口并敷。仅仅四五天就能结痂,一个月就能痊愈。这是在公元2世纪进行的手术,可以说,麻沸散的出现,解决了古代手术最大的痛点——疼痛。用现代的话语来说,「最好的创新,往往是解决最痛的需求」,华佗的麻沸散将手术过程中的「疼死」风险降低到了「睡一觉」的可能性。
除了医术高超,华佗还留下了「健身密码」五禽戏。这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是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原理创编的。我有个学中医的朋友说,他爷爷九十多岁还能爬楼梯的秘诀就是每天练习五禽戏。这正印证了那句话:「养生的最高境界,不是吃,而是和身体对话。」华佗的智慧,早已融入这通俗易懂的健身指南中。
这位医术高超、懂得养生的神医,最终却死在了曹操的手中。《后汉书》记载,曹操患有头风病,召华佗担任私人医生,但华佗坚持自己的原则,「我是治病的,不是当差的」,找借口回到了家中。尽管曹操多次催促,他仍然装病不理。有人劝他不要硬抗,他却坚守医者的尊严:「医者的脊梁,比方更金贵」。最终触怒了曹操,失去了生命。这个故事最让人感慨的地方不在于悲剧的结局,而在于华佗到死都坚守医者的本分。他在临刑前还想把医书传给后人,可惜被婉拒,最终失传。
回望华佗的传奇,他不仅留下了麻沸散和五禽戏,更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跨越千年的启示:技术要以人为本,医者需有尊严。正如他在《青囊书》中所写,「医道,仁心有根」,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大医精诚」的真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