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将至,当绿叶槐幄如云,榴花半吐之际,我们迎来了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这一节日背后的习俗名目繁多,且因地而异,凝聚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内涵。
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至少两千年前。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的是恶日禁忌和纪念屈原。还有纪念吴国名相伍子胥、晋国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践以及孝女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也被认为是龙图腾的体现。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阴阳交替、生死分明的月份。夏至时节,高温高湿,易生疾病。为了驱邪,保证人类安全,人们开展了多种民俗活动,以战胜即将到来的疾病,顺利度过这个季节。这些活动在古代诗词中得到了丰富的记载。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充满文化符号的节日。像春节的饺子、年糕和中秋节的月饼一样,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合称的“五黄”也是江南地区端午的重要食品。
赛龙舟是端午节另一大盛事。这项活动源于人们舍不得屈原投江而逝,争相划船拯救他的愿望。如今,赛龙舟已被列入级非遗名录,龙舟比赛也由群众性的纪念活动发展成竞技体育。它所传递的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让这项运动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屈原的忠诚和高洁之志震撼了整个的心灵,端午习俗与屈原精神紧密相连。这一天人们感慨屈原悲剧性的遭遇,吟诵他的作品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哀思。值得一提的是端午诗歌朗诵会和诗歌大赛已经成为一种与古人建立精神联结的方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精神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近年来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自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法定节假日;到了2009年更是进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通过丰富多样的端午节民俗形式去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去体认自己的文化身份传承节日的历史记忆维系的文化认同增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庆祝传统习俗更弘扬了精神和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