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两宽,后半句是什么

一别两宽,后半句是什么

明星们总喜欢用一些高级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最近流行的那句“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句话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故事背景。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句话所隐藏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一别两宽”和“各生欢喜”,实际上是出自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放妻书》中的一句。全文如下:“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放妻协议,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便是怨家……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峨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三层意思:

前世修来的缘分,让两个人今生得以共度。这是《放妻书》开头所强调的,两个人能够结为夫妻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如果缘分不合,婚姻生活可能充满矛盾与争吵。当两个人发现彼此无法共同生活时,便会选择分开。即使分手,也要保持体面和大度,这是《放妻书》所展现的理智和成熟。

《放妻书》是一篇非常理性且大度的“离婚协议”。作者虽然是一位男性,但可以看出两人因为婚姻生活矛盾重重而和平分手。这篇文献大约对应的是唐朝五代或最晚到北宋时期,被认为是唐朝的“离婚协议”。

唐朝民风开放,对妇女的束缚不如后世苛刻。法律规定中允许离婚,即所谓的“和离”。这就是为什么唐朝女性地位较高的原因。法律在默默保障妇女的,而不是只赋予男性绝对的。

这份《放妻书》展示着文学作品以外的古代婚姻与爱情。它描写了古代夫妻生活的真实状态,包括少年时期的憧憬、步入婚姻后的日常生活琐屑、身陷困境时的怨恨和争吵,以及放下之后的释怀与决绝。

《放妻书》展现的是一种真实、普通的生活状态。虽然是一篇关于离婚的文献,但它没有渲染过多的悲伤和痛苦,而是以理性和成熟的态度面对婚姻生活的结束。这种好聚好散的精神,源于唐朝人的大气和包容,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感情上。


一别两宽,后半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