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喧嚣的街头行人络绎不绝,各式各样的石制艺术品正准备运往世界各地。街头巷尾,无论是孔夫子、贝多芬还是鲁迅等中外名人的石雕形象,都仿佛在穿越时空“相聚”。
惠安石雕作品和技艺已经扬名海内外。无论是泉州洛阳桥上的石雕,还是南京雨花台纪念馆的精品,都是惠安石雕工匠的杰作。而在世界各国的建筑、佛像、碑刻中,也闪耀着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华盛顿广场的马丁·路德·金雕像、东南亚各国的佛像等,都有惠安石雕工匠的精湛技艺。
近日,惠安石雕传承人刘国文正在雕刻作品《大地之歌》。他的雕刻技艺已研习近40年,被形容为“历史悠久,包罗万象,精雕细琢”。在豪翔石业的石雕工坊里,工匠们手中的石雕逐渐成形,锤击石块的声音不绝于耳。石屑飞舞间,仿佛看到了石雕艺术的灵魂。
“为什么说惠安石雕包罗万象?”刘国文解释,因为惠安石雕的丰富内涵体现在其创作手法上。在惠安石雕技艺中,多种雕法并存,如圆雕、浮雕等。这些雕刻手法使得石雕作品展现出精湛的工艺和广泛的用途。惠安石雕与建筑艺术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刘国文看来,惠安石雕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石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石头在工匠手中被雕刻成各种形态,成为了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惠安石雕作品既有精细入微的小件,也有雄伟壮观的大型雕塑。这些作品体现了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内核。无论是小件还是大件,都需要工匠们的辛勤付出和技艺传承。而在当代社会里,“电商”“直播”等新形式的网络平台也为蔡卓宏等新一代工匠提供了展示和传承惠安石雕技艺的机会。他们通过直播向全世界展示惠安石雕的魅力与技艺传承。来自陕西的年轻匠人曹中正就是被直播所吸引来到惠安学艺的一员。他在导师蔡卓宏的指导下逐步成为石雕领域的新生力量。他对雕刻技巧的渴望和对创作的热情充分展现出了年轻一代的传承与创新精神。同时参加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比赛并获得三等奖的他也在为成为一名出色的工匠而努力着。“希望能够成为像师父那样的工匠参与一些大型建筑的石雕创作。”曹中正表示。师带徒的传承方式让惠安石雕的技艺得以千年传承。在石雕工坊里随着雕凿工具而起的示范动作记录着技艺的延续和发展每一步清脆而沉稳的声音都在述说着对传统手艺的坚持与执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