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苏沃到底是谁

真正的苏沃到底是谁

在全球医市场上,GLP-1减肥物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诺和诺德与礼来在此领域表现突出,分别通过注射剂和新型口服制剂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老牌制巨头辉瑞的口服小分子GLP-1物却在同一时期遭遇了三次失败,令人不禁对其产生质疑。

回顾辉瑞的GLP-1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其与索赛医合作推出洛替格鲁肽和达努格鲁肽两款口服小分子物,试图抢占市场先机。这些物在临床试验中纷纷出现问题。洛替格鲁肽因肝损伤风险被紧急叫停,仅半年后,达努格鲁肽又因患者胃肠道不耐受比例太高而失败。到了2025年,原本寄予厚望的每日一次达努格鲁肽也因物性肝损伤的潜在风险而中止开发。

与此辉瑞的竞争对手却纷纷取得突破。诺和诺德推出的口服司美格鲁肽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色,而礼来的替尔泊肽和瑞特鲁肽更是不断刷新行业纪录。勃林格殷格翰与泽兰制的苏沃杜肽也表现出色。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的企业股价一路飙升,投资热潮持续升温。

辉瑞面临着专利悬崖的威胁,其几个重要产品即将面临仿制冲击。公司还需要应对基因治疗领域投入的巨大挑战。尽管辉瑞试图通过收购西雅基因来弥补缺口,但菲美妥佐维多汀等物的表现并不如预期,导致公司账面减值10亿美元。与此辉瑞的传统优势产品也遭遇瓶颈,增长乏力。

尽管辉瑞在财报中显示收入仍在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并购带来的新增收入,而非自身业务的增长。未来三年,如果并购与新业务无法及时弥补老产品流失,辉瑞的收入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为了节省开支,辉瑞已经宣布了多次削减成本计划。与此辉瑞也在开发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以借助数字化工具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间接带动物销售。

辉瑞在口服小分子物领域的失败凸显了医创新中的真实挑战。尽管是大企业,也未必能轻松跨越技术障碍。辉瑞的经历给所有医企业敲响了警钟:即使规模再大、历史再悠久,也不能忽视市场与创新决策中的每一次细小失误。

那么,辉瑞的GLP-1减肥物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相比于注射剂,小分子口服物的最大优点就是方便性。但辉瑞的失利说明,这种便捷并非没有代价。GLP-1受体结构复杂,小分子物要想达到同样的效果,体内浓度必然大幅提升,这也放大了物的毒性风险。一旦安全性出现问题,监管机构对肝毒性等风险的容忍度就会变得极低,后续研发很难再继续。辉瑞的连续折戟正是这一挑战的真实体现。


真正的苏沃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