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喜爱多肉植物呆萌可爱的外观和多彩的造型,它们在家中或办公室的摆放,不仅美观,更为生活和工作环境增添了一抹生机。但众所周知的是,多肉植物并非容易伺候的植物。它们的养护需要精心照顾,缺乏适当的条件,它们就会因各种原因凋零。多肉植物的身心治愈能力,同样伴随着养护时的压力与紧张。
今天我们不讨论多肉的养护知识,而是来探讨一个令人困惑的冷门话题:许多多肉植物的叶片边缘和表面会出现类似白霜的物质,这是否意味着多肉生病了呢?有些朋友认为这些白霜影响了多肉的美观,试图将它们擦拭掉。那么,多肉植物表面的白霜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不仅多肉植物,许多植物的叶片表面都会带有这种“白霜”。这种现象在景天科的多肉植物中更为常见,如石莲花、莲花掌、桃等。特别是在新生长的叶片上,这种白霜更为显著,仿佛是新叶的“保护罩”。
这些白霜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蜡质成分,不同植物的成分在细节上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都是由各种烷烃以及醛类、酸类和酯类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非常细腻,导致光线产生漫反射,因此我们看到的就像是一层白霜。
实际上,这种白霜在植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一些带有白霜的蔬菜,比如新鲜的甘蓝,特别是紫甘蓝。很多植物的果实,如新鲜的蓝莓、葡萄和柿子,甚至我们熟悉的苹果,以及一些特殊品种的西瓜,外面也会有一层明显的白霜。
那么,这些白霜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呢?它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保护植物:
1. 保存水分:多肉植物具有厚实的叶片和茎干,以适应其原生的干旱环境。白霜帮助减少水分的丧失,使得植物能够储存更多水分。
2. 抵抗真菌的侵袭:白霜能够隔绝真菌,为植物提供一层防护。
3. 抵抗食草动物的取食行为:白霜能改变叶片的颜色,影响昆虫的判断,使植物免受啃食。
值得注意的是,多肉叶片表面的白霜是植物健康且生长良好的标志。如果出现白色斑块,那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由真菌感染导致的病害。这种病害通常在湿度大、温度适宜且缺乏光照的情况下发生。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将患病的植物与健康植物分隔开,并将患病植物放在干燥通风处,同时使用抗真菌剂进行治疗。
多肉植物表面的白霜是植物自身的一种保护措施,而非病害的表现。我们在欣赏和养护多肉时,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些自然的特征,而不是随意擦拭掉它们。
参考文献:
王美芳等. 植物表面蜡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09年, 第18卷第3期:第1155-1160页。审核专家:王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